荆 轲
- 拼音
- jīng kē
- 注音
- ㄐㄧㄥ ㄎㄜ
- 繁体
- 荊軻
荆轲的意思
词语解释
荆轲
(?—前 227年) 中国战国末年刺客。卫国人。好读书击剑结交名人。至燕国后由田光介绍,被燕国太子丹拜为上卿。当时秦军来灭亡韩国赵国兵临燕国南境,燕太子丹十分恐惧决定派他去秦国,以进献燕国督亢(今河北涿县、定兴、新城、固安一带)地图和秦逃将樊于期人头晋见秦王赢政。秦王命令在咸阳举行隆重接见仪式。献图时图穷而匕首见他行刺秦王不中,被当场杀死。
例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荆轲等待着另一个人,想要同他一起去。)——《战国策·燕策》至丹以荆卿为计。(丹指燕太子丹。荆卿为计,指太子丹密遣剑侠荆轲入秦,以献燕国地图为名,谋刺秦王一事。后因谋剌失败荆轲被杀。)——宋·苏洵《权书·六国论》
英Jin Ke;
引证解释
战国 末著名刺客。 齐 人。徙 卫人称 庆卿。至 燕人称 荆卿。燕 太子 丹 奉为上客,衔命入 秦 刺 秦 王 嬴政事败被杀,事见《史记·刺客列传》。
引北周 庾信 《咏怀》诗之二六:“秋风别 苏武寒水送 荆軻。”
《红楼梦》第五七回:“你要是个男人出去打一个抱不平儿;你又充什么 荆軻、聂政 ?真正好笑!”
国语辞典
荆轲
人名。(?~西元前227)字公叔,战国时卫人。好读书击剑。燕王喜二十八年,带著夹有匕首的地图和秦将樊於期的首级入秦,欲刺秦王,结果事败被杀。
网络解释
荆轲 (战国时期著名刺客)
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古时“荆”音似“庆”)。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
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只好私见樊於期,告以实情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交验樊於期头颅献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之地图,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
荆轲的字义分解
-
荆
荆 [ jīng ] 1.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 如 紫荆。荆条。荆棘。披荆斩棘。 2. 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 如 负荆请罪。 3. 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 如 荆州。荆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 4.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 如 拙荆。山荆。荆妻。 5. 姓。
-
轲
轲 [ kē ] 1. 本为具有两木相接的车轴的车,后多见于人名。 如 孟轲。
荆轲造句
1、也许历史上燕国的灭亡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还可以像荆轲一样,在生命的最后留下一片香。如果荆轲不去刺秦王,那么我们读到的将只是燕国的屈辱史。与失去最后的尊严,还不如放手一试。
2、聂政刺韩相,荆轲刺秦王,并白虹贯日。
3、燕国的昭王招贤纳士,荆轲刺秦王故事出自易县燕下都。
4、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瘐信
5、虽说太子丹给荆轲的待遇,足以让今日的资本家羞死愧杀,然而,太子丹之于荆轲,可为知己者乎?在我看来,未必尽然。
6、燕国的昭王招贤纳士,荆轲刺秦王故事出自易县燕下都。
7、战端必启,昔时,张良,荆轲刺秦,莫不以大节为重,踔度敢死,你身在侠道,身为侠士,见义不为,而被俗世之见所枷,学得一身好本领又有何用?
8、荆轲刺秦王,这件事不仅仅是独立事件,后来许多人都策划刺杀秦始皇,张良刺杀秦始皇,在博浪沙击毁秦始皇的坐车。
9、保护开发项目还包括新建改造燕文化环行路40公里,续建战国城工程、建设荆轲公园、景区绿化及旅游服务设施工程等。
10、消融在凄寒入骨的易水边,侠肝义胆的忠士们身着白服,送别此刻这天下,这大燕国唯一的希望之人,他就是“荆轲”。
荆轲的相关词语
【荆轲】的常见问题
-
荆轲的拼音是什么?荆轲怎么读?
答:荆轲的拼音是:jīng kē
点击 图标播放荆轲的发音。 -
荆轲是什么意思?
答:荆轲的意思是:人名。(?~西元前227),字公叔,战国时卫人。好读书击剑。燕王喜二十八年,带著夹有匕首的地图和秦将樊於期的首级入秦,欲刺秦王,结果事败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