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 志
- 拼音
- yán zhì
- 注音
- ㄧㄢˊ ㄓˋ
言志的意思
词语解释
言志
指诗歌。语出《书·舜典》:“言志" class=primary href=/search/mid_4/ci-c253b9b85>诗言志。”
引证解释
指诗歌。
引语出《书·舜典》:“诗言志。”
唐•王洙 《东阳夜怪录》:“去文 不才亦有两篇言志奉呈。”
网络解释
言志 (《尚书今古文注疏》名词)
"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诗经》的作者关于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诗言志"这种观念的萌芽。作为一个理论术语提出来最早大约是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记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诗以言志"。
言志的字义分解
-
言
言 [ yán ] 1. 讲,说。 如 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2. 说的话。 如 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 3. 汉语的字。 如 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 4. 语助词,无义。 如 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5. 姓。
-
志
志 [ zhì ] 1. 意向。 如 志愿。志气。志趣(志向和兴趣)。志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志学。 2. 记在心里。 如 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3. 记载的文字。 如 杂志。志怪(记载怪异的事)。 4. 记号。 如 标志。 5. 〈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 如 志子。用碗志志。 6. 姓。
言志造句
1、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
2、托物言志是他写作中常用的手法.
3、敦煌词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抒情言志,无施不可,这是词的原初风貌。
4、胡泽君指出,广大老同志挥毫作画,泼墨抒怀,以书言志,以画寄情,以影抒意,向党的85岁华诞和长征胜利7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5、《尚书》定位是“诗言志”,而孔子则断言“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观群怨”,载道、济世、传家。
6、或躬逢盛事,填词逸兴;或偶有所思,吟对和唱;或每有所感,赋诗遣怀,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更是许多人咏物言志、表情达意的方式。
7、却是一首借美人香草以言志的七言绝句,字面上非常工整,只是意境方面显得略微愁苦了些,与当前的气氛格格不入。
8、“诗以言志”,从何*记的“拓荒地,边陲觅。
9、而年少他的亦认同县学里老夫子们的观点,即所谓美人香草,都是古代士人托物而言志的。
10、宣州长史弟昭赠余琴溪中双舞鹤诗以言志。
言志的相关词语
【言志】的常见问题
-
言志的拼音是什么?言志怎么读?
答:言志的拼音是:yán zhì
点击 图标播放言志的发音。 -
言志是什么意思?
答:言志的意思是:指诗歌。语出《书·舜典》:“诗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