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 产
- 拼音
- zǐ chăn
- 注音
- ㄗˇ ㄔㄢˇ
- 繁体
- 子產
子产的意思
词语解释
子产
- 春秋时郑大夫公孙侨的字。一字子美。郑简公十二年为卿二十三年起执政,治郑多年,有政绩。郑声公五年卒。郑人悲之如亡亲戚。 
引证解释
- 春秋 时 郑 大夫 公孙侨 的字。一字 子美。郑简公 十二年为卿,二十三年起执政,治 郑 多年,有政绩。 郑声公 五年卒。 郑 人悲之如亡亲戚。参见“国侨”。 - 引《论语·公冶长》:“子谓 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国语辞典
子产
- 春秋郑大夫公孙侨的字。生卒年不详。其人博洽多闻长于政治历简公、定公、献公、声公执政大夫。为政宽猛并济,时当晋楚争霸郑处两大之间,子产能事大以礼,而不苟徇其欲晋楚皆敬惮之。卒,孔子为之涕。 
网络解释
子产
子产(?—公元前522年),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姬姓公孙氏,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谥成。他是郑穆公之孙,前554年为卿,前543年执政,先后辅佐郑简公、郑定公卒于前522年。历史典籍以其字“子产”为通称又称“公孙侨”、“公孙成子”、“国侨”等。
子产在执政期间,既维护公室的利益又限制贵族的特权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主要措施是:整顿田制划定公卿士庶的土地疆界将农户按什伍加以编制对私田按地亩课税;作丘赋,依土地人口数量交纳军赋;铸刑书,修订并公布了成文法;实行学而后入政、择能而使之的用人制度;不毁乡校愿闻庶人议政,有控制地开放言路。其政治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转型。在对楚、晋等国的外交方面子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郑国在子产的推动下呈现出中兴局面。
在世界观方面子产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他认为天体运行的轨道与人事遵行的法则互不相干否定占星术能预测人事。但子产仍保留灵魂不死观念认为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仍能滋生淫厉。这是中国哲学史上对形神关系的初步探讨。他还提出了人性观念认为“夫小人之性,衅于勇,啬于祸,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成为中国哲学史上探讨人性问题的开端。
(概述图来源)
子产的字义分解
- 
					子子 [ zǐ ]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 如 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 如 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 如 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 如 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 如 子弹(dàn )。棋子儿。 6. 与“母”相对。 如 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 如 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如 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 如 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 如 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 如 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 如 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 如 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 
					产产 [ chǎn ] 1. 人或动物生子。 如 产子。产卵。产妇。助产士。 2. 制造,养种植或自然生长。 如 工业生产。产值。 3. 制造、养、种植或自然生长的东西。 如 土产。特产。 4. 生出,出现。 如 产生。出产。产地。 5. 财物。 如 财产。遗产。产权。 
子产造句
1、这个乡的麦子产量一直徘徊在每亩300公斤左右。
2、测定了它们的熔点、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荧光量子产率和激光转换效率。并借助红外谱图、核磁谱图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
3、配子体植物中以世代交替为特征的产生配子产生的阶段…
4、如公交车票、彩票等多年价格未涨,而汽车、电子产品、话费则在10年里降价过半。
5、这群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开着奢侈汽车,身着专门订制的名牌服饰或着把玩儿着最新潮的电子产品。
6、而其它一些有机染料,如花,虽然具有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和荧光稳定性,但目前只限于用在有机光电器件中。
7、为企业的发展和对电缆接线端子产品的投资提供了决策依据。
8、他也提到“灰姑娘之拒用电器”,其建议在某个时候关闭所有的电子产品。
9、可以说,叶圣陶重言教,更重身教,他以身示范的艺术追求和人格修养,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正是“润物细无声”。
10、子产,少年时代就勤奋好学,博学多闻,被人称为“博物君子”,青年时期就显露出政治上的远见。
子产的相关词语
【子产】的常见问题
- 
					子产的拼音是什么?子产怎么读?答:子产的拼音是:zǐ chăn 
 点击 图标播放子产的发音。
- 
					子产是什么意思?答:子产的意思是:春秋郑大夫公孙侨的字。生卒年不详。其人博洽多闻,长于政治,历简公、定公、献公、声公执政大夫。为政宽猛并济,时当晋楚争霸,郑处两大之间,子产能事大以礼,而不苟徇其欲,晋楚皆敬惮之。卒,孔子为之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