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非
- 拼音
- hán fēi
- 注音
- ㄏㄢˊ ㄈㄟ
- 繁体
- 韓非
韩非的意思
词语解释
韩非
(约前280—前233) 战国末年的哲学家和政治家。出身于韩国贵族师于荀况,著有《孤愤》、《五蠹》、《说难》等,深受秦王政的重视并出使秦国,后被李斯等陷害。死于狱中。他吸取当时道、儒、墨各家思想中的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发展了前期法家思想集法家学说的大成。
英Han Fei;
国语辞典
韩非
人名。(?~西元前234)战国时韩国的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归本于黄老为人口吃而不能流利地辩说与李斯同受业于荀卿。曾以书谏韩王而不见用于是发愤著书五十余篇号为韩非子" class=primary href=/search/mid_4/ci-1c903a04a2>韩非子。文章峻严峭深集法家之大成。后秦王攻韩,韩王遣非使秦,为李斯所谮,下狱而死。
网络解释
韩非 (战国末期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法家代表人物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门师兄。
韩非子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韩非深爱自己的祖国但他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却为了得到韩非而出兵攻打韩国。韩非入秦后陈书秦王弱秦保韩之策终不能为秦王所用。韩非因弹劾上卿姚贾而招致姚贾报复遂入狱。后李斯入狱毒之。韩非人虽死,但是其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韩非子》为秦国治国经要。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韩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
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著有《韩非子》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
《史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得恨矣!”可知当时秦王的重视。
韩非的字义分解
-
韩
韩 [ hán ]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中部、山西省东南部。 2. 指“韩国”(位于亚洲朝鲜半岛南部)。 3. 姓。
-
非
非 [ fēi ] 1. 不,不是。 如 非凡。非法。非分(fèn )。非礼。非但。非同小可。啼笑皆非。 2. 不对,过失。 如 痛改前非。文过饰非。习非成是(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反认为是对的)。 3. 与“不”呼应,表示必须(有时后面没有“不”字)。 如 我非看这本书。 4. 责怪,反对。 如 非难(nàn )。非议。无可厚非。 5. 指“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简称“非洲”)。 如 东非。西非。
韩非造句
1、从人性“自为”、“自利”的认识出发,韩非子为君主尽心谋划权力制约之道。
2、在韩非看来,“法不阿贵”,如果法律执行不能做到平等、公正,老百姓就会绝望,社会矛盾积攒起来就会一起爆发。
3、“闳肆如庄周,峭劲如韩非,条达如贾谊。
4、李悝见韩非脸上紫煞盈庭,知道仙家劫难,避无可避。
5、对早在"百家争鸣"时期就已成为显学的儒家的"德治"学说,韩非从法家的立场,进行了尖锐的批驳。
6、此外,在分赛区比赛只获得季军的“翻版钟嘉欣”韩非儿,在总决赛再次大热倒灶,三甲不入,当场洒泪。
7、护龙族会议室,所有长老以及大人物都面目一新,星光银行的诞生,已经让韩非身边的人拥有了上亿财富!这些渡劫强者都心甘情愿以韩非为尊。
8、你见我描过眉、涂过粉、抹过口红吗?韩非子说过,‘和氏之璧不饰以五彩,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9、另一个原因则是以情感来断是非,像韩非子讲的智子疑邻的故事,同样的一种说法,竟然得出不同的判断结果。
10、记得韩非子曾经教人以竞马的要妙,其一是‘不耻最后’。
韩非的相关词语
【韩非】的常见问题
-
韩非的拼音是什么?韩非怎么读?
答:韩非的拼音是:hán fēi
点击 图标播放韩非的发音。 -
韩非是什么意思?
答:韩非的意思是:人名。(?~西元前234)战国时韩国的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归本于黄老,为人口吃而不能流利地辩说,与李斯同受业于荀卿。曾以书谏韩王而不见用,于是发愤著书五十余篇,号为韩非子。文章峻严峭深,集法家之大成。后秦王攻韩,韩王遣非使秦,为李斯所谮,下狱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