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议
- 拼音
- chéng yì
- 注音
- ㄔㄥˊ ㄧˋ
- 繁体
- 成議
成议的意思
词语解释
成议
已达成的协议。
已有的规定。
引证解释
已达成的协议。
引三国 魏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遂齎见薄之决计秉翻然之成议。”
明•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三》:“哥舒翰 败遂旋军。 相州 之师, 子仪 与 光弼 已有成议以 鱼朝恩 不从而溃。”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八章:“臣又告他说……他可以在 沉阳 便宜行事;一旦有了成议火速密报于臣以释圣念。”已有的规定。
引《宋书·礼志三》:“博士 王燮之 议称:‘遇雨迁郊则先代成议。’”
国语辞典
成议
已议定的计划、决策。
引《文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遂赍见薄之决计,秉翻然之成议。」
网络解释
成议
成议,是汉语词汇,拼音是chéng yì,指已达成的协议;已有的规定。
成议的字义分解
-
成
成 [ chéng ] 1. 做好,做完。 如 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2.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 如 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3. 变为。 如 长成。变成。 4. 可以,能行。 如 成,就这么办。 5. 称赞人能力强。 如 他办事麻利,真成。 6. 够,达到一定数量。 如 成年累(lěi )月。 7. 已定的,定形的。 如 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 8. 十分之一。 如 增产三成。 9. 平定,讲和。 如 “会于稷,以成宋乱”。 10. 姓。
-
议
议 [ yì ] 1. 意见,言论。 如 议论。提议。建议。 2. 讨论,商量。 如 商议。会议。协议。议案。议决。议价。 3.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 如 非议。恐招物议。 4.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 如 奏议。驳议。
成议造句
1、仅审核单据而未付对价者,不构成议付.
2、世华会长潘祖尧建筑师致送纪念品予晚宴主礼嘉宾刘秀成议员.
3、仅审核单据而不付出对价并不构成议付.
4、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可分成议论散文、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兼类散文四种亚型。
5、成为自治区人大代表后,他把它们编成议案带到每年一次的人代会上。
6、迭经饬办,均以经费不充,税厘太重,相率观望,久无成议。
7、陈毓祥举殡当日台北县金介寿议员和香港立法局的曾健成议员领导的新一轮保钓行动,于基隆租用了上千艘渔船出发驶往钓鱼台列屿。
8、我告诉你一件事吧,南宋和蒙古计划联盟攻金,如今已是信使往还,将有成议了。
成议的相关词语
【成议】的常见问题
-
成议的拼音是什么?成议怎么读?
答:成议的拼音是:chéng yì
点击 图标播放成议的发音。 -
成议是什么意思?
答:成议的意思是:已议定的计划、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