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适
- 拼音
- hú shì
- 注音
- ㄏㄨˊ ㄕˋ
胡适的意思
词语解释
胡适
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留学美国为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学生。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1948年去美国后去台湾。提倡白话文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士。以实用主义为自己的哲学基础。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学术研究方法。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胡适文存》等。
胡适的字义分解
-
胡
胡 [ hú ] 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 如 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 如 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3. 乱,无道理。 如 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 如 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 如 胡须。 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 如 “狼跋其胡。” 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8. 姓。
-
适
适 [ shì ] 1. 切合,相合。 如 适当。适龄。适销。适度(dù)(程度适当)。适应(适合客观条件或需要)。 2. 舒服。 如 适意。舒适。 3. 刚巧。 如 适中。适值(恰好遇到)。适可而止。 4. 刚才,方才。 如 适才(刚才)。适间。 5. 往,归向。 如 无所适从。 6. 旧称女子出嫁。 如 适人。 适 [ kuò ] 1. 同“𨓈”。
胡适造句
1、作家和教育家胡适先生通过在很有影响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系列文章,成功地倡导在教育和新闻媒体中使用白话文。
2、在第一章里,概括了胡适国民性改造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背景及渊源.
3、结果,面对他的激烈言辞,胡适先生并未“接茬儿”。
4、7月发榜,胡适榜上有名,考取了庚子赔款第三期留学美国的官费生。
5、“八宝箱”曾两度由徐志摩寄存于凌叔华处,林徽因亲自登门索要未果,向胡适求救。
6、胡适给这个时代开出的药方,其实是一个态度——“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
7、1946年11月10日,国民政府*席蒋介石电邀胡适“莅京出席国民大会,藉慰众望”。
8、它是济南开埠百年的见证,它与津浦铁路息息相关,它是国学大师胡适、印度诗哲泰戈尔、新月派诗人徐志摩、国民党外交部长黄郛等名流要人的下榻之所。
9、从这个脉络来看胡适,他许多看起来似乎是矛盾、易变的行为,其实是有其脉络可循的。
10、当事变当日下午,我在市政府邀宴北平文化界负责人胡适之、梅贻琦、张怀九、傅孟真等诸先生约廿余人。
胡适的相关词语
【胡适】的常见问题
-
胡适的拼音是什么?胡适怎么读?
答:胡适的拼音是:hú shì
点击 图标播放胡适的发音。 -
胡适是什么意思?
答:胡适的意思是: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留学美国,为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学生。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1948年去美国,后去台湾。提倡白话文,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士。以实用主义为自己的哲学基础。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学术研究方法。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胡适文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