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 悟
- 拼音
- dùn wù
- 注音
- ㄉㄨㄣˋ ㄨˋ
- 词性
- 动词
- 繁体
- 頓悟
- 反义词
- 渐悟
顿悟的意思
词语解释
顿悟
猛然醒悟。
英insight;
通过体现佛教禅宗精神目的的直觉领会而获得的突然的领悟和一种意识状态。
英satori;
引证解释
佛教语。谓不假时间和阶次直接悟入真理。 晋•宋 间已有 道生 立顿悟义后为“直指人心,顿悟成佛”之旨禅宗南宗更主其说。与“渐悟”、“渐修”相对。参见“顿渐”、“渐悟”。
引《宋书·夷蛮传·天竺迦黎国》:“宋•世名僧有 道生 ……幼而聪悟年十五,便能讲经。及长有异解,立顿悟义,时人推服之。”
《坛经·般若品》:“我於 忍和尚 处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是故将此教法流行后代令学道者顿悟菩提,令自本性顿悟。”
唐•元稹 《梦游春》诗:“结念心所期返如禪顿悟。”
明•陈士元 《<象教皮编>序》:“儒家立训平易而持行难於有终;不若佛之旨趣元微,而顿悟得於顷刻。”谓顿然领悟。
引宋•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二:“﹝ 黄山谷 ﹞ 绍圣 中謫居 涪陵,始见《怀素自叙》於 石扬休 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
宋•魏庆之 《诗人玉屑·初学蹊径·悟入》:“悟入之理正在工夫勤惰间耳。如 张长史 见 公孙大娘 舞剑顿悟笔法。”
国语辞典
顿悟
佛教用语:(1) 谓在一时间证得真理。(2)证悟一切现象都无真实的生灭变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南朝梁·刘孝标·注:「法师研十地则知顿悟于七住。」
引《五灯会元·卷四·荐福弘辩禅师》:「如来出世为天人师善知识随根器而说法为上根器者开最上乘顿悟至理。」
反渐悟
网络解释
顿悟 (佛教术语)
顿悟,是指谓顿然领悟。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二:“﹝ 黄山谷 ﹞ 绍圣 中,谪居 涪陵 始见《怀素自叙》于 石扬休 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是属于现代汉语中的白话词汇在古代该词比较少见是属于使用频率较高的汉语词汇。
顿悟的字义分解
-
顿
顿 [ dùn ] 1. 很短时间的停止。 如 停顿。顿宕。抑扬顿挫。 2. 忽然,立刻,一下子。 如 顿然。顿即。顿悟。茅塞顿开。 3. 叩,跺。 如 顿首再拜。 4. 处理,设置。 如 安顿。整顿。 5. 疲乏。 如 困顿。劳顿。 6.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动。 如 横的两头都要顿一顿。 7. 次。 如 三顿饭。 8. 同“钝”,不锋利。 9. 姓。
-
悟
悟 [ wù ] 1. 理解,明白,觉醒。 如 醒悟。领悟。参(cān)悟。感悟。觉悟。大彻大悟。
顿悟造句
1、, 他究竟等了多久,又还要等多久,才能等到我的顿悟,停下追逐的步子,去握住他的手。君子在野
2、, 十年青春,成长的阵痛之后,不是衰败和苍老,而是顿悟和蜕变。她要去寻找她的山河岁月,日久生情。二十五岁,她是那个获得永生的美人鱼。清扬婉兮
3、, “意在笔先”是基于既定计划的有机应变,“化机”则强调情感流溢的随机应变,则侧重于感兴顿悟,即即兴创作。
4、, 1927年,住在芝加哥的富勒与人在纽约的妻子安几乎每天相互通信或拍电报,里面并无片言只字提及寻短之念或顿悟。
5、, 从接到师傅传讯开始,虽然时间不长,可自己几历生死,心情大起大落,终于在今天箫声的导引下豁然顿悟,可说是水到渠成,正合天心诀的宗旨。
6、, 当年此人隐居武当山,研摩太极阴阳之奥蕴,静观龟鹤之动态,而顿悟阴阳之妙,创太极拳,无根无极,是为太极,阴极阳生,阳极阴生,动静结合,阴阳之母也。
7、,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养浩然之气,谓儒之性;悲天悯人,修身养性,在顿悟之中,谓禅之境;大道通天,步履维艰,若无中生有,谓道之韵。
8、, 光明在盈盈尺幅间寄情写情,作品依物随行,毫无刻意痕迹,抒发了他对生活的挚爱之情,达到一种融会精神与自然的境界,让人从壮美中体会到生命的顿悟。
9、, 塔主净藏禅师,是唐代著名高僧,是六祖慧能的得意弟子,自禅宗五祖乱法后,形成以神秀为代表的主张“渐悟”的北禅和以慧能为代表的主张“顿悟”的南禅。
10、, 古风见此,勃然变色,把手伸出来到了场上,探查顿悟石为什么破裂?剽了林辰一眼,没有什么好脸色,拿出传音石。
顿悟的相关词语
【顿悟】的常见问题
-
顿悟的拼音是什么?顿悟怎么读?
答:顿悟的拼音是:dùn wù
点击 图标播放顿悟的发音。 -
顿悟是什么意思?
答:顿悟的意思是:佛教用语:(1) 谓在一时间证得真理。(2)证悟一切现象都无真实的生灭变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南朝梁·刘孝标·注:「法师研十地,则知顿悟于七住。」
-
顿悟的反义词是什么?
答:顿悟的反义词是:渐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