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 出 伏 流
- 拼音
- hé chū fú liú
- 注音
- ㄏㄜˊ ㄔㄨ ㄈㄨˊ ㄌㄧㄡˊ
- 词性
- 成语
河出伏流的意思
词语解释
河出伏流
语出《淮南子·墬形训》“河出积石”汉·高诱注:“河源出昆仑伏流地中方三千里禹导而通之,故出积石。”后用“河出伏流”比喻潜在力量爆发其势猛不可挡。
引证解释
后用“河出伏流”比喻潜在力量爆发其势猛不可挡。
引语出《淮南子·墬形训》“河 出 积石” 汉•高诱 注:“河 源出 崑崙伏流地中方三千里, 禹 导而通之,故出 积石。”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周 室之势既微其所餘虚文仪式之陈言不足以范围一世之人心。遂有 河 出伏流,一泻千里之概。”
河出伏流的字义分解
-
河
河 [ hé ] 1. 水道的通称。 如 河道。河沟。河谷。河流。河滩。河沿。河鲜(供食用的新鲜河鱼、河虾等)。河港。河湾。河网。河运。内河。 2. 特指中国黄河。 如 河套。河防。 3. 指“银河系”。 如 天河。河汉。
-
出
出 [ chū ] 1. 从里面到外面。 如 出访。初出茅庐。出笼。 2. 往外拿,支付。 如 出力。出钱。出谋画策。入不敷出。 3. 离开。 如 出发。出轨。出嫁。 4. 产生,生长。 如 出产。出品。出人才。 5. 发生。 如 出事。 6. 显露。 如 出现。出名。 7. 超过。 如 出色。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 8. 来到。 如 出席。出勤。 9.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 如 出处(chù)。语出《孟子》。 10. 显得量多。 如 这米出饭。 11.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 如 提出问题。 12. 传(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
-
伏
伏 [ fú ] 1. 趴,脸向下,体前屈。 如 伏卧。伏案读书。 2. 低下去。 如 此起彼伏。 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 如 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4. 使屈服。 如 降伏。降龙伏虎。 5. 隐藏。 如 伏兵。埋伏。 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 如 伏日。伏旱。伏暑。伏天。 7. 姓。
-
流
流 [ liú ] 1. 液体移动。 如 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2.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 如 流转(zhuǎn )。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 3. 传播。 如 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 )。 4. 指江河的流水。 如 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 5. 像水流的东西。 如 气流。暖流。电流。 6. 向坏的方面转变。 如 流于形式。 7.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 如 流放。流配。 8. 品类,等级。 如 流辈。流派。 9. 指不正派。 如 二流子。
河出伏流造句
1、日出东方,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2、少年,展现着“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气质。
3、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4、“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闲时重新捧读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仍被字里行间横冲直撞的方刚血气所打动。
5、那些东西虽然天真,但是却有红日初生河出伏流的经典气象,看得出同学少年的风华正茂。
6、“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7、重庆,犹如一个朝气蓬勃的青春期少年,展现着“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气质。
8、其实也没这么慢,心意把开始很难练,不过只要入门了,后面自会精进神速,如河出伏流,自汇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前途似海啊!
9、青春自信一旦风骨标举,与中国梦同频共振,气脉贯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出现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的壮美图景。
10、虽然笔下文字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但呈现的却是“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的别样风采。
河出伏流的相关词语
【河出伏流】的常见问题
-
河出伏流的拼音是什么?河出伏流怎么读?
答:河出伏流的拼音是:hé chū fú liú
点击 图标播放河出伏流的发音。 -
河出伏流是什么意思?
答:河出伏流的意思是:语出《淮南子·墬形训》“河出积石”汉·高诱注:“河源出昆仑,伏流地中方三千里,禹导而通之,故出积石。”后用“河出伏流”比喻潜在力量爆发,其势猛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