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词语:

8字词语

共 296 条词语

8字词语列表
  •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mă sī tè lǐ hè tè tiáo yuē

    全名《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条约》。简称“欧洲联盟条约”。1991年12月10日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欧洲共同体的首脑会议上通过。规定了实现欧洲联盟的目标和步骤。1993年10月各成员国最终完成批准程序,欧共体第十次特别首脑会议上宣布该条约于同年11月1日起正式生效。[查看详情]

  •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mă kè sī zhǔ yì yán jiū huì

    五四运动后各地组织的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群众团体。1920年3月,李大钊等在北京大学组织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随后,各地相继成立了以共产主义小组为核心的公开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团体。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团结教育青年,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培养党的干部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查看详情]

  •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yù bàng xiāng chí , yú rén dé lì

    战国时,赵欲伐燕,苏代说赵惠王,以鹬蚌相争持,渔翁得利的比喻,力劝赵王三思后行,以免强秦坐收渔利。典出《战国策·燕策二》。后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获利。也作「渔人得利」、「渔人之利」、「渔翁得利」、「渔翁之利」、「鹬蚌相争,渔人获利」。[查看详情]

  • 一条线儿拴俩蚂蚱

    yī tiáo xiàn er shuān liă mà zhà

    俗谚。形容两人关系密切,彼此牵连。[查看详情]

  •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kàng rì jiù guó shí dà gāng lǐng

    1937年8月在洛川会议上由毛泽东提议并通过。内容为:(1)打倒日本帝国主义;(2)全国军事总动员;(3)全国人民总动员;(4)改革政治机构;(5)实行抗日的外交政策;(6)实行为战时服务的财政经济政策;(7)改良人民生活;(8)实行抗日的教育政策;(9)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10)实现抗日的民族团结。这个纲领全面地概括了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查看详情]

  • 横草不拈竖草不动

    héng căo bù niān , shù căo bù dòng

    形容懒惰。[查看详情]

  •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tàn zé suǒ yǐn , gōu shēn zhì yuăn

    探:寻求,探测;赜:幽深玄妙;索:搜求;隐:隐秘;致:招致。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深远的问题。[查看详情]

  • 她用色相拉他下水

    tā yòng sè xiāng lā tā xià shuǐ

    食用的牲畜内脏。[查看详情]

  •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yī zhāo bù shèn quán pán jiē shū

    原指下棋时走错一步,导致整盘棋都输掉。比喻对关键性的问题处理失当,造成整个事情的失败。[查看详情]

  • 一犬吠影百犬吠声

    yī quăn fèi yǐng , băi quăn fèi shēng

    见“一犬吠形,百犬吠声”。[查看详情]

  •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xíng băi lǐ zhě bàn yú jiǔ shí

    行程一百里,走过九十里只能算走了一半。比喻事情越接近成功越困难,勉励人应再接再厉,以期善始善终。[查看详情]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hé píng gòng chǔ wǔ xiàng yuán zé

    1954年4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首次提出。同年六月中·印、中·缅总理的联合声明中重申并确认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指导原则。这些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查看详情]

  • 翠纶桂饵反以失鱼

    cuì lún guì ěr , făn yǐ shī yú

    《太平御览》卷八三四引《阙子》:“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后以“翠纶桂饵,反以失鱼”指华而不实者必然事与愿违。[查看详情]

  •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jiā lěi qiān jīn , zuò bù chuí táng

    家财万贯的人,往往珍爱自己,不敢坐在屋檐下,以免被掉落的屋瓦打破头。也作「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查看详情]

  • 阎王好见小鬼难当

    yán wáng hăo jiàn , xiăo guǐ nán dāng

    (谚语)​为首的人好应付,手下人比较难摆平。[查看详情]

  •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păo le hé shàng păo bù liăo miào

    (谚语)​比喻无论如何逃避某件事物,终究还是逃脱不了。参见「躲得和尚躲不得寺」条。[查看详情]

  • 全球环境监测系统

    quán qiú huán jìng jiān cè xì tǒng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所属的全球和地区环境监测协调中心。1974年成立。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负责协调国际上有关的监测活动。开展气候观测、可更新资源监测、污染物远程迁移监测、海洋污染状况监测和人体健康检验等。[查看详情]

  •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yī zǐ chū jiā , qī zǔ shēng tiān

    (谚语)​一人得志,一家人连祖宗都沾光。[查看详情]

  • 一日不稼百日不食

    yī rì bù jià , băi rì bù shí

    见“一日不作,百日不食”。[查看详情]

  • 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sān shí liù zhāo , zǒu wéi shàng zhāo

    同“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查看详情]

  •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chā zhī háo lí , miù yǐ qiān lǐ

    亦作“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最初时小小的差错,其后果可能酿成极大错误。强调不能有丝毫差错。[查看详情]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zhōng guó guó jì guăng bō diàn tái

    中国对世界各地广播的国家广播电台。1947年9月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开办英语广播,后增加日语。1978年5月改现名。使用“北京广播电台”呼号。除英、法、日、俄、西班牙、阿拉伯等数十种外语外,还有汉语普通话以及粤话等汉语方言对外广播。[查看详情]

  • 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qián bù bā cūn , hòu bù bā diàn

    耽搁在半途,无处歇息。也作「前不巴村,后不著店」、「前不著村,后不著店」。[查看详情]

  •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yī rén dé dào , jī quăn shēng tiān

    (谚语)​淮南王刘安得道升天,鸡犬吃了剩下的仙药,也随之升天。见晋·葛洪《神仙传·卷六·刘安》。后比喻一个人做官得势,和他有关系的人也跟著沾光。[查看详情]

  • 有家难奔有国难投

    yǒu jiā nán bēn , yǒu guó nàn tóu

    走投无路,无处安身。[查看详情]

  •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tóng shān xī bēng , luò zhōng dōng yìng

    汉武帝时,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东方朔预测山恐会崩毁,故钟先鸣。三日后果有山崩绵延二十余里。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句下刘孝标注引《东方朔传》。比喻重大事件,彼此互相感应,互相影响。[查看详情]

  • 真人面前不说假话

    zhēn rén miàn qián bù shuō jiă huà

    对于了解真相的人不以谎言相欺。[查看详情]

  •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lăo jiāng chū mă , yī gè dǐng liăng

    老年人经验丰富,做起事来,一个能顶得上两个人。[查看详情]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xīn jiāng wéi wú ěr zì zhì qū

    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位于中国西北,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300万,首府乌鲁木齐。新疆地形为三山(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夹两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矿物资源煤、石油、石棉、有色金属储量很丰富,经济以农牧为主,工业正在迅速发展。[查看详情]

  • 失之千里差若毫厘

    shī zhī qiān lǐ , chà ruò háo lí

    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