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字词语
共 296 条词语
-
耾耾:隆隆的雷鸣声;错迕:倒转。本用以形容风声很大,如同隆隆作响的雷声。现用来形容前进的力量如滚滚洪流,不可阻挡。[查看详情]
-
谄:巴结,讨好。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查看详情]
-
《三国演义》第五四回载,孙刘联合在赤壁之战中战胜曹操后,刘备借东吴荆州暂驻。周瑜设计赚备入吴招亲,欲以之为人质索回荆州。不料吴国太(孙权母)见备英姿出众,曰:“真吾婿也”,遂将其小女(权妹)嫁给刘备,是为孙夫人。后因以“东吴招亲,弄假成真”比喻有违初衷,弄巧成拙。[查看详情]
-
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查看详情]
-
谓子孙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查看详情]
-
见“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查看详情]
-
面对眼前的恶果,追悔从前的错失,却已经来不及了。也作「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查看详情]
-
尽管只有十来家的小地方,里面也必有讲忠信的人。语出比喻到处有贤人。[查看详情]
-
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查看详情]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原指景物美而多,令人目不暇接。后用以喻事物繁多,应付不及。[查看详情]
-
(谚语)一句话说出口,就是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比喻话已说出口,难再收回。[查看详情]
-
同“说到曹操,曹操就到”。[查看详情]
-
长期培训军队,以备外敌入侵时应急之需。也作「养军千日,用在一朝」。[查看详情]
-
不亲身经历就不能增长一些见识,是说经验能使人增长智识。也作「不因一事,不长一智」。[查看详情]
-
谓棋艺高人一筹,使对方窘迫被动。[查看详情]
-
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语出后借此语以讽谕持志不终的人。[查看详情]
-
长期培训军队,以备一时用兵之需。也作「养军千日,用在一朝」。[查看详情]
-
比喻欲擒故纵,伺机而后发。[查看详情]
-
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巡洋舰。1917年十月革命前夕,停泊在彼得格勒的涅瓦河畔。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接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示,占领尼古拉耶夫桥。7日晚9时45分,奉命开炮,发出进攻冬宫的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成为十月革命的象征。[查看详情]
-
极言用兵时离间对方的重要。[查看详情]
-
十二个欧洲国家的联合科研机构。创建于1952年,中心在日内瓦。宗旨是进行粒子物理的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装备有目前最先进的加速器、对撞机等。[查看详情]
-
顺从则可昌盛,违逆则遭灭亡。[查看详情]
-
①.古谚语。比喻为将者善战,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②.喻凡事为首者倡导于前,则其众必起而效之。[查看详情]
-
见“一犬吠形,百犬吠声”。[查看详情]
-
长篇小说。丁玲作。1948年发表。暖水屯土改运动刚开始时冷冷清清,恶霸地主钱文贵逍遥自在,群众顾虑重重。党支部书记张裕民和土改工作组的杨亮分别在干部中串联,细致做群众工作,并将主攻目标对准钱文贵,终于齐心合力斗倒了恶霸地主,农民分得了土地。[查看详情]
-
一只狗看见形影便吠叫起来,其他的狗听其叫声也跟著大声吠叫。比喻自己没有主见,任意附和他人。[查看详情]
-
长篇小说。英国劳伦斯作于1928年。克利弗·恰特莱爵士婚后不久即在战争中负伤,下身瘫痪,从此精力萎缩,感情贫乏。年轻美貌的恰特莱夫人不堪死气沉沉的生活,与庄园雇工梅勒相爱,终于弃家出走。[查看详情]
-
又称“萨瓦纳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一般分布在南北纬5°热带稀树草原气候15°之间。全年气温较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8°c以上。年降水量750热带稀树草原气候1000毫米。有明显的干湿季。主要出现在非洲、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查看详情]
-
(谚语)对事物的了解不够澈底、完整。[查看详情]
-
《韩非子·解老》:“﹝人﹞上不属天,而下不着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上不属天,谓非星辰之类;下不着地,谓非草木之类。后以“上不在天,下不着地”形容偏僻闭塞的地方。[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