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 诰
- 拼音
- zhì gào
- 注音
- ㄓˋ ㄍㄠˋ
- 繁体
- 制誥
制诰的意思
词语解释
制诰
皇帝的诏令。
指承命草拟诏令。
引证解释
皇帝的诏令。
引唐•元稹 《制造序》:“制誥本於《书》《书》之誥命、训誓,皆一时之约束也。”
清•俞樾 《茶香室续钞·明代制诰用沉体》:“故今朝廷制誥犹用 沉 体云。”指承命草拟诏令。
引清•叶廷琯 《吹网录·劫灰录补注跋并撰人辨》:“严起恒 称其有制誥才。”
国语辞典
制诰
天子的诏命。唐·元稹〈制诰自序〉:「制诰本于书书之诰命、训誓,皆一时之约束也。」也作「制诏」。
引《旧唐书·卷七二·李百药传》:「自德林至安期三世,皆掌制诰。」
网络解释
制诰
制诰,汉语词汇,zhì ɡào,释义皇帝的诏令。
制诰的字义分解
-
制
制 [ zhì ] 1. 规定。 如 因地制宜。制定。制式。制宪。 2. 限定,约束,管束。 如 制止。制裁。专制。制约。抵制。节制。制动。制海权。 3. 法规,制度。 如 民主集中制。公有制。 4. 造,作。 如 制造。制做。制品。制图。制革。制版。如法炮(páo )制。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 如 制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制服。 6. 古代帝王的命令。 如 制诰。 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
-
诰
诰 [ gào ] 1. 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 如 诰命。诰封。 2. 告诫,勉励。 如 自诰。诰诫。 3. 帝王任命或封赠的文书。 如 诰敕(官吏受封的文书)。
制诰造句
1、当时,凡内廷制诰、宫殿碑额,大都出于他的手笔.
2、在他任知制诰期间,有一个朋友叫陈绎,当时任集贤校理,陈绎为政论事,不避*贵,专抑豪强。
3、你知道吗?官家已经下诏,封江宁知府王安石大人为知制诰,不日就会擢升入京任职。
4、据史*记载,此玺刻文汉篆“制诰之宝”4字,璠璵为质,蛟龙为钮,光气焕烂,是难得的宝贝。
5、五月,元稹被任命为祠部郎中、知制诰。
6、站在周宗背后的知制诰徐铉开口说道,说完向前走了两步站了众人的前面。
7、即遣兴圣宫使耶律寿宁、给事中知制诰李奎充祭奠使;天德军节度使耶律卿宁、大理卿和道亨、河西军节度使耶律嵩、引进使马世卿充两宫吊慰使。
8、时间一久,皇帝亦觉得此人太过多事,将他的翰林学士罢免,左补阕、知制诰的职务亦全数免去,调入东宫,成为太子身边的闲官。
9、国子司业苏源明在叛军到来之后,也假装有病,没有接受安禄山所委任的官爵,李亨就提拔他为考功郎中、知制诰。
10、转眼到公元1048年正月十六日,朝廷诏令欧阳修转起居舍人,依旧知制诰,徙知扬州。
制诰的相关词语
【制诰】的常见问题
-
制诰的拼音是什么?制诰怎么读?
答:制诰的拼音是:zhì gào
点击 图标播放制诰的发音。 -
制诰是什么意思?
答:制诰的意思是:天子的诏命。唐·元稹〈制诰自序〉:「制诰本于书,书之诰命、训誓,皆一时之约束也。」也作「制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