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 血
- 拼音
- qì xuè
- 注音
- ㄑㄧˋ ㄒㄩㄝˋ
- 词性
- 名词
- 繁体
- 氣血
气血的意思
词语解释
气血
中医指人体内气和血的统称。
例气血俱动。——唐·李朝威《柳毅传》气血两虚。
英qi and blood;
引证解释
中医学名词。指人体内的气和血。中医学认为气与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营养脏器组织维持生命活动。
引晋•葛洪 《抱朴子·勤求》:“夫人生先受精神於天地后稟气血於父母。”
宋•梅尧臣 《种胡麻》诗:“胡麻养气血种以督儿曹。”
宋•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老人血气多滞拜则支体屈伸气血流畅,可终身无手足之疾。”气性。
引宋•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真正大英雄人却从战战兢兢、临深履薄处做将出来若是气血粗豪,却一点使不着也。”
精神精力。参见“气血方刚”。
国语辞典
气血
中医指人体内的气和血。
引《抱朴子·内篇·勤求》:「夫人生先受精神于天地,后禀气血于父母。」
《红楼梦·第六七回》:「况且姑娘这病原是忧虑过度,伤了气血。」
网络解释
气血
气与血是人体内的两大类基本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气对人体有推动调控作用、温煦凉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及中介作用;血对人体有濡养作用及化神作用。
气血的字义分解
-
气
气 [ qì ] 1.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 如 气体。 2. 呼吸。 如 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 3.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 如 气候。气温。气象。 4. 鼻子闻到的味。 如 气味。臭气。 5. 人的精神状态。 如 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 6. 怒,或使人发怒。 如 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 )。忍气吞声。 7. 欺压。 如 受气。 8.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 如 气功。气血。气虚。 9. 中医指某种症象。 如 痰气。湿气。 10. 景象。 如 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
血
血 [ xuè ] 1.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 如 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2.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 如 血统。血缘。 3. 喻刚强热烈。 如 血性。血气方刚。 血 [ xiě ] 1.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气血造句
1、老人血气多滞,拜则肢体屈伸,气血流畅,可终身无手足之疾。
2、片片落叶舞晚秋,牵挂涌上心头。适时进补,健康无忧。山药配枸杞熬粥,延年益寿。藕能润燥补肺,小米补气血。黑木耳配银耳,滋阴补肾。多保重,朋友!
3、中医学术发展源远流长,百家争鸣,但仍有部分学术问题隐晦不明,多有文章论述十二经脉之循行规律,鲜有文章详细论述十二经之气血运行始自手太阴肺经。
4、健康养生新方法:咽唾液,能润五脏,养肌肤,长寿;踮脚,防止下肢血液回流不畅;转颈,提神又防止颈椎疾病;张嘴,最大张合,带动面部肌肉运动,加速血液循环;远眺,减轻眼睛疲劳;握拳,增强体内脏器功能,使人的体力倍增;摩鼻,增强气血流通、润肺、防感冒。
5、暖身就要先暖心,心暖则会体温暖,心神旺盛气血通,血脉顺和体温暖,四肢百骸筋骨壮,身体内外必通畅,抵御严冬算小差,酷寒侵袭成小菜。祝愿大寒时节,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健康开。
6、秋季养生要常笑,笑是一种健身运动,笑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气机升降,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让肺吸入足量清气呼出浊气,加速血脉运行能使心肺气血调和。
7、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极多,最适宜进行空气浴、日光浴、森林浴等等,以吐故纳新,气血畅通,调和呼吸。
8、【养生口诀】吃芝麻,养头发。要安神,吃枣仁。吃百合,益补肺。要健脑,吃核桃。吃葡萄,补肝肾。吃鲜桃,益五脏。乌龙茶,减肥佳。身材秀,吃土豆。气血虚,吃荔枝。葡萄甜,补血源。为了家人与朋友的健康,请转给他们知晓,愿你身体安康,事事顺心。
9、冲脉,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都禀受它的气血的濡养。
10、“销售返租”的陷阱,气血循环机。
气血的相关词语
【气血】的常见问题
-
气血的拼音是什么?气血怎么读?
答:气血的拼音是:qì xuè
点击 图标播放气血的发音。 -
气血是什么意思?
答:气血的意思是:中医指人体内的气和血。